您的位置:首页 > 综合治理 >
“吃鸡离婚”案引全网关注,办案法官如是说→ | 独家对话
www.pg.liangshanpeace.gov.cn 】 【 2025-08-15 11:47:08 】 【 来源:四川法治报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李欣璐雍剑波文/图/视频


  “没想到一起‘小而轻’的离婚分割鸡鸭鹅案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这背后是老百姓最真实的生活诉求,是群众对身边家务事的高度关注。”8月8日,广安市前锋区法院代市法庭副庭长陈茜在法官笔记上写下上面一段话。

1(27).jpg

  四川法治报7月10日独家推出《从“数鹅”到“吃鸡”一场接地气的离婚调解藏着司法的温度》,记录了陈茜办理的一起离婚财产分割案,该案的争议财产为29只鸡、22只鹅、2只鸭。报道一经推出引发了全社会关注,中央、省级媒体纷纷跟进报道。有网友评论:“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这就断的合情合理。”


  8月12日,四川法治报记者独家对话陈茜,揭秘这份粘着草屑和禽粪的调解方案背后的乡土司法智慧,以及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深刻阐释。


  法庭上的“鸡生大事”


  5月的一个中午,天气有些闷热。一辆摩托车驶出代市法庭,杨大哥骑着摩托车载着涂大姐离去,车尾扬起薄尘。三小时前,两人还在法庭上为几只鸡鸭鹅的归属争得面红耳赤。


  因夫妻感情已完全破裂,杨大哥一纸诉状将涂大姐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决离婚并分割共同财产。杨大哥与涂大姐的子女已成年,不存在抚养权归属问题,双方对存款分割亦无异议,于是婚姻存续期间饲养的鸡鸭鹅成了财产分割的争议焦点。


  “法官,这只大鹅下蛋最勤快,得跟我走!”调解室里,涂大姐指尖戳着手机上的照片,几只白鹅在屏幕上昂首挺胸。


  “都是鹅,凭啥分三六九等?”杨大哥把手机一推,鸡鸭鹅的照片一张张显示出来,“我喂的鸡鸭就不是心血?”


  陈茜第一次面对如此鲜活的财产清单。当杨大哥坚持鹅均分,涂大姐不认同时,陈茜看穿了争执的本质——那些扑棱着翅膀的家禽,承载着乡土生活的重量与尊严,体现的是当事人彼此的价值。


  “调解过程中,涂大姐反复强调‘那只鹅是我每天四点起来喂的’,这背后是对劳动价值的强烈诉求。”陈茜告诉记者,家禽在农村不仅是财产,更承载着情感记忆和生计依赖。从当事人对家禽归属的执着中,能清晰感受到这些鸡鸭鹅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经济价值,它们更像是家庭生活的“见证者”,承载着多层意义。


  陈茜告诉记者,本案中29只鸡、22只鹅和2只鸭存在大小、产蛋量等差异,若简单平分,看似形式公平,实则可能忽略背后的情感芥蒂,反而引发二次矛盾。法庭最终采用“大小搭配分+差价补偿”方案:将家禽按实际价值分类组合,再通过补差价实现均衡。


  “大鹅成熟快,选大鹅的一方给对方补差价;若平分就大小搭配。”陈茜抛出两套方案:“按大小搭配分”是从实际使用价值出发,让双方在数量和个体状况上都能感受到均衡;“按价值补差价”则是用更灵活的方式弥补客观存在的价值差异,两种方案共同指向“实质公平”,既照顾到家禽作为生产资料的特性,也回应了当事人对公平的深层诉求。


  涂大姐听到“补差价”时怔了怔,紧绷的肩膀松了下来——法官读懂了喂养者心底那杆秤。“从双方激烈的争论中能明显感受到,他们对家禽归属的在意,本质上是对‘公平’二字的较真。”陈茜解释道,这种公平不仅是财产价值上的对等,更包含着对过往付出的认可和情感上的平衡。


  最后的争议出现在分一只鸡时。由于鸡是单数,陈茜突然双手一拍:“要么煮了一起吃?”“吃鸡!”“一起吃鸡!”异口同声的回答让陈茜笔尖一顿,没想到这只除不尽的鸡让两人达成共识。


  “‘把多出来的一只鸡煮了一起吃’这个方案,并非灵光一现,而是在与双方深入沟通中捕捉到的情感突破口。”陈茜解释道,从当事人对财产分配的争执来看,他们反复强调“凭什么”“不公平”“不划算”,表面上是在计较一只鸡的归属,实则是心里憋着一股“不被认可”的怨气。陈茜说,双方虽走到离婚这一步,但并未到水火不容、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这就为“共享”留下了可能性。


  “共享的不只是鸡,”陈茜在办案手记里写道,“更是给离散的婚姻一个体面的句点。”


  这种“共享型”解决方案在家事纠纷调解中有着独特价值。家事纠纷往往掺杂着更复杂的情感与更细碎的矛盾,单纯的财产分割很难彻底化解心结,而“共享”却能创造一个共情空间。一只鸡的价值有限,但“一起吃”的过程却能创造特殊的沟通场景,这种方式不仅解决了“多出来一只”的分配难题,更重要的是传递出离婚后依然可以平和相处的信号。


  倾听和共情成破局关键


  “在这起案件的调解过程中,倾听和共情是化解矛盾的‘金钥匙’。”陈茜说道,它们的作用不仅是情绪疏导,更关乎纠纷的实质性解决。


  倾听是打开当事人心门的第一步。一开始,杨大哥和涂大姐之间的矛盾比较激烈,陈茜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给予他们被理解、被尊重的感受。这种“被看见”的过程,有效消解了双方积累的怨气,让他们从“对抗”的情绪中抽离出来。同时,也让陈茜从倾诉中捕捉到双方内心更深处的情感需求,“他们对自身劳动价值的认可、对过往付出的珍视等等,都是制定调解方案的重要依据。”陈茜说。


  共情则是搭建信任桥梁的关键。只有真正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才能体会他们对“特殊财产”的情感联结,陈茜表示,“这种情感共鸣能让当事人意识到,法官不是冰冷的裁判者,而是能体谅他们难处的‘中间人’,从而愿意接受我们的引导。”


  “这种调解思路在农村纠纷当中时常适用。”广安市前锋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苟兴全说道,本案中针对活体家禽的调解方法,对于农村地区特色财产分割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农村家庭的财产构成往往带有鲜明的生产生活印记,像家禽、家畜、农作物等,这类财产不像现金、房产那样容易用统一标准衡量,其价值会随生长周期、使用状态、养殖投入等因素动态变化,简单“折价均分”或“变卖分钱”,很可能忽视其作为生产资料的特性,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基层法院的“调解经”与“绣花功”


  “没想到这个案子会引发全社会关注,最近还有许多人问我是谁的离婚案,让我们压力很大。”陈茜笑着说,这些涉及当事人的隐私,大家不要再继续打听。陈茜告诉记者,从业17年,她处理过很多起家事纠纷,这场“鸡鸭鹅分割战”正生动展示了基层法院的“调解经”与“绣花功”。


  “农村家庭的财产往往‘活’着——家禽会长大,农作物会成熟,简单折价可能造成实际损失。”陈茜解释道。该案中,她创新的“双轨制”调解法:对争议大的家禽按生长周期、实际价值细分(如大鹅与小鹅区别计价);对数量均衡的财产(如鸭子)直接平均分配;对“单数”财产(如多出的鸡)则通过“共享”化解矛盾。


  更深远的变化正在发生。前锋区法院特色普法团队“锋锋趣法轻骑兵”的干警们带着“分家禽案”的调解智慧走进田间地头,力争将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此外,前锋区法院聚焦群众高频司法需求,持续推出“利锋执行”“锋锋说法”“锋锋手记”等特色专栏,大力宣传典型案例。同时,以该案调解思路为蓝本,提炼形成可复制、易操作的工作指南。


  这场引发全网热议的“一起吃鸡”,是前锋区法院立足实际、因案施策,以精准司法服务推动矛盾纠纷高效实质化解的生动样本,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最美注脚,亦催生出一套可复制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公平可待,“土味”绵长


  四川法治报评论员贾知若


  有别于朝堂上的公平,“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公平,往往更引人共情。前者活在开封府,包青天头上的“明镜高悬”牌匾里,仰之弥高;后者的一个典型,那就是新近热议的广安市“鸡鸭鹅离婚分割案”,离婚之后,在53只家禽的分割过程中,正如网友所言:最终,那只“除不尽”的鸡默默承受了这一切……


  人们对生活总有着美好的期待,没有人希望一桩离婚案最后只能有一个悲怆的结局。在承办法官陈茜的提议下,离婚的杨大哥和涂大姐最终选择坐下来一起喝鸡汤,离散的婚姻,就有了一个体面的句点。“土味的公平”并不容易真正实现,陈茜透露:农村家庭的财产构成往往带有鲜明的生产生活印记,像家禽、家畜、农作物等,这类财产不像现金、房产那样容易用统一标准衡量,简单“折价均分”或“变卖分钱”,很可能忽视其作为生产资料的特性,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这起让你感到“土味”司法温度的离婚纠纷中,法官提议的“吃鸡”确实回应了当事人对公平的基本诉求,令人击节而赞。


  有一点可以肯定——看起来鸡零狗碎,实则体现了基层法院在化解民生纠纷中的司法智慧。


  有一点值得深究——那就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公平,因其能用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兑现,更加真切也更具温度。这正如入选2018年度十大网络用语的“土味情话”一样,它很腻人,却也更动人,“莫文蔚的阴天,孙燕姿的雨天,周杰伦的晴天,都不如你和我聊天”,诚不我欺。


  生活不易,有人的地方可以没有江湖,却一定会有纠纷……这一次,在全民围观中,司法的智慧最终把一起纠纷变成了可以共情的喜剧,是令人感动的“逆袭”,而且其经验可复制、可推广,善莫大焉。


编辑:唐玉饶
普格长安网版权所有